童年歌谣代代传、马兰绽放春光连、
玉枝聚翠笼紫烟、素蕊凝香感地天、
风摇叠影秀芊芊、叠叠浪花舞翩跹、
沾露娇艳画美篇、情留北国琵琶弹。
在万里丝绸古道上,罗布泊碧蓝的天空翻腾起熊熊烈烟,闪光的火球与地面被吸起的尘柱形成巨大磨菇云。被文学作品称为“大漠的太阳”。
这正是:霞光喷射云空,圈起万丈长龙,
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长欢隆。
61年过去,昔日戈壁滩上震耳欲聋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我们莫忘一朵花儿名叫马兰,不要忘记每一位“马兰”人。
33年前,毛阿敏一曲童谣,将中国绝密马兰基地向全世界公开。
马兰儿童就是觉得好玩,跳皮筋时的一个顺口溜,不分大江南北,从城市到农村,村头巷尾都在传唱。但是,这一脍炙人口的童谣里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两个信息的编号,是对马兰基地保密,对外联系的唯一通讯方式。
《马兰开花二十一》一首富有纪念意义的中国童谣,歌词暗含第一颗原子弹的密语。“小皮球”指原子弹,一个温柔的代号—“邱小姐”。“架脚踢”120米高铁塔上塔爆试验,“马兰开花”即象征原子弹爆炸,童谣中的“二十一”马兰基地第二十一研究所。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在儿歌中的“马兰”原指北方常见的马蔺草(鸢尾科植物,俗称马兰花),其坚韧特性常被用于童谣寓意。
毛阿敏在90年代演唱的歌曲《马兰谣》,歌里唱的就是马兰。马兰虽是大漠戈壁,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它早已经成为“戈壁明珠”,因为这里记载有许多光辉创业历史……
1959年5月,张蕴钰将军率领刚刚组建的5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罗布泊,当时马兰是“地上不长草,空中无飞鸟,风吹石头跑”一片未开垦的荒漠戈壁,大军们挖地窖、打土坯、喝苦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
张蕴钰将军在罗布泊这片大漠上打下了第一根桩,这就成为了中国的核武器试验场。在勘察中他们发现了一处溪流,旁边还有一株株美丽的马兰花绽放。张将军指着马兰花说,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它竟然开得这么好,我们的生活区就叫“马兰村”吧。马兰生活区就被命名为“马兰基地”。这也是童谣中“马兰”的由来。一批批神秘的马兰人,在这片荒原规划蓝图的时候,正值马兰花盛开,蓝莹莹的马兰花沿着溪流竞相怒放。这种在最严酷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它们深深扎根于戈壁大漠,看着蓝莹莹的马兰花,见证了马兰人在罗布泊荒原上,建起一座美丽的原子城,让西域楼兰焕发出了夺目光彩。
《大漠深处》歌词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那戈壁滩,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一代代追寻者 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科技人, 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大漠深处,万缕云烟……
整首曲调朴实真挚悠扬深邃,赞美讴歌几代马兰、东风人对国防事业的热爱,真实地描绘常年工作生活在大漠深处为“两弹一星”奉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马兰、东风人。敬仰23位两弹元勋的爱国情怀,歌颂用科学报国,将个人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科技工作者、科学家。
当年邓稼先先生跟妻子告别的时候,妻子问去干什么,他回答不能说;“可能我会把一生放到这个事业上,如果这个事业能做成,就是付出生命也值得。”
邓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履行的这则诺言。他从1958年开始到马兰基地工作,一干就是近三十年。直到去世前一个月,国人才知道他是“两弹”元勋。张爱萍将军为其写下了两句诗: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抛家舍业来到这片荒漠戈壁,有这样一对夫妻,为了保密要求各自出发。途中,两人在一棵老榆树下偶然相遇,这才知道都是为了同一项任务而来。
张爱萍将军在听说故事后,把这棵老榆树命名并挂牌“夫妻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夫妻树”仍在马兰伫立,老枝上不知抽出多少新芽,见证着马兰精神传承。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一道刺目的白光突然划破天际,瞬间照亮了整个大漠。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大地剧烈颤抖。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起,在蔚蓝的天空中舒展开来,如一朵绚丽的花朵绽放在这片荒芜之地上空。秋风轻轻拂过,带来一股若有若无的马兰花香。那是在歌颂那些不为名利,投身于国防科研事业的一代代马兰人、无私奉献、隐姓埋名、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们故事,塑造大漠深处的“马兰精神”。
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荣誉的23人中,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他曾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巧合与他的生日在同一天。
女飞行员两度冲向蘑菇云进行空中采样、七勇士冒死坚守两弹结合试验阵地、夫妻仅一墙之隔却跨省寄信表达思念……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还有无数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各个环节的“操刀者”、亲历者,在马兰花盛开地方默默奉献了青春年华。
浩瀚追梦丛蓉乡、飞天园梦遇锁阳。
1995年,一纸调令,把我从中国航天事业发源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调任马兰基地研究所门诊部,担任多位首长、院士、将军的保健医生。1996年元旦刚过,我就随后勤保障部队乘坐几天几夜火车,从河静改乘汽车,一路奔波到马兰核试验场。倍感荣兴能参加这最后三次核试验任务。在核试验场,我坚持医疗巡诊服务,巡诊每一个单位和执勤点,服务到每一个专家、科技干部和基层官兵。原子弹临爆前,为防止核放射病,我把防射药片发放到每个参试人员手里,亲眼看到每个人把药吃进嘴里才放心。
在巡诊各医疗点,利用休息时间,对周围植物进行辨认、发现了不少中草药,用带来中药书籍、图谱,对照马兰花、甘草、锁阳、骆驼刺、罗布麻等草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疾病,都记载在笔记本里。
核试验场春季多风寒、夏秋季早晚温差大,因人体感受限度和耐受限度的差异性、人体适应自然界的机能不能作出应急和适应性调节,机体遭受损害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时,一位所领导、多名科研人员因腰痛在马兰医院作C T检查、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理疗、火疗、针灸配合麝香薰灸。科技专家建议;用麝香艾灸有效、但太浪费时间和麝香了、能否把麝香用钴60辅照消毒、通过器械介入到腰椎突出部位、不是更有药效吗。在马兰医院全力支持下、提供了小山羊、小狗.经反复动物试验后、在保障安全和监护下、以C T定位、为所领导经皮植入寸元散、24小时监护无不适、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了很多。在后面连续治疗十多例、配合内服核归丸、而且腰取得显著远期效果。《寸元散经皮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表《中国骨伤》2011年5月第五期。
我的工作表现和刻苦学习精神得到了首长和官兵的一致肯定,被誉为干事业的“完美军医”。而这个称呼我始终不承认,我说自己是幸运的,一名普通的军医,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多次参加完成导弹、卫星发射任务医疗保健、防护救治任务。研发出获得全军科技成果奖的“核归丸”。这次调马兰基地参与最后三次核试验任务,并研发出“寸元散”,可说成“两弹一星”任务的大圆满,这对一个军医是何等幸运和完美!
一位在边疆风霜中成长成熟的军旅郎中;出身农家,濡染医道,边塞沐雨,名师点化,独得法宝,美誉如潮……他恰逢了一个才俊辈出的年代,他有理由成为一代完美军医,这是企愿中的现实。
千年飞天梦难圆,丝绸古道铸利剑,
两弹一星船飞天,千古桥头续新篇。
灞柳风雪医患情,折柳健康两相送,
国老使君白头翁,万众独活满天星。
郭大平这首获得全省军转干部首届书法大赛优秀奖的“灞柳情”表达了他的心声。
核归丸取名组方的第一味药核桃仁的核,最后一味使药当归的归起名“核归丸”。形象和意为经服用“核归丸”膨出、突出、脱出的椎间盘髓核能够回归原位。
核归丸10瓶为一疗程.口服一个月。
核归丸价格: 1瓶39元X10 =390元、快递费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