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创立,随着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1/3,男性约为1/5,预计未来30年内,骨质疏松将占到所有骨折病例的一半以上。我国是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约占总人口的7%,骨质疏松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天津乐园医院骨科专家顾云伍教授指出,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应该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测量骨密度。
骨密度检测的意义:
1、检测骨矿含量,协助钙等营养缺乏的诊断,指导营养干预、治疗;
2、根据年龄相对应骨密度的状况,预测骨营养状态及生长速度;
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医生利用骨密度测量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4、骨折风险评估,骨密度(BMD)能够预测骨折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您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骨密度下降的8个信号:
1.腰酸背痛;
2.足跟痛;
3.睡醒时,周身不舒服;
4.手足抽筋;
5.身高下降;
6.单脚站立不稳;
7.走路迈不开步子;
8.经常有牙齿浮出感等。

美国GE超声骨密度仪------早期发现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由于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如咳嗽即可导致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而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患者会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短期治疗就难以奏效了。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